实际上却没有得到多少东西,他们一直在和宋军的地方军打,根本没有牵扯到宋军的主力,这样做只能激怒宋军,而很难达到牵制宋军目的。宋军虽然主力没有北上,但是地方军还是和北汉打的不亦乐乎,感觉刘继元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只要是宋军一来,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契丹求援,最多的一次一年有记载的就达到了五次之多,但是这些都不是宋军的主力军团作战,而是地方的小部队。北汉到了刘继元时期对于契丹的依赖更强了,他们平时的一些大小事全部都靠契丹,而契丹方面虽然知道北汉存在对于他们和宋朝的关系缓和以及在牵制宋军方面都有用处,可是面对频繁的告急和各种要求,契丹也有点烦不胜烦的感觉,但是总体上来说契丹虽然看不起刘继元,但是对于北汉还是支持的。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正月,赵广义和大臣们开始商量进攻北汉的事情,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最终基本上还是都支持作战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进攻北汉了,经过这些年的准备,宋朝也已经准备好的北伐事宜。赵光义当时看起来的确是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十分有自信,他再进攻北汉之前,曾经统治高丽和契丹,契丹听说之后就派了一个使者来问宋朝为什么要打北汉。当时宋朝方面的发言人就很自信的说道:“河东不顺从,自然要讨伐他,你们要是不援助河东,咱们还能和平相处,你们要是援助河东,那么咱们就开战。”呵呵,这么霸气的话,听起来就是舒服。契丹使者听完气呼呼的回去了。赵光义这时候也没空搭理他们,他正在和大臣们制定战略呢。他们的战略核心思想就是围点打援,以包围太原城为主,大军在太原城周围阻挡前来救援的地方军,主要是契丹军队,最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毕竟之前有过好几个例子,太原城并不是这么好攻的。公元979年二月初二,选了一个好日子,赵光义宣布亲征北汉,大军随后开拔,从各地奔赴北伐前线。
刘继元看到这些,知道这一次赵光义绝对不是随便玩玩而已,这是要动真格的了,于是急忙把自己的儿子当人质送到契丹,希望能够换取契丹方面最大的支持。而这一次契丹方面也是十分重视,契丹也不傻,他们知道要是北汉没了,那么下一步宋朝的计划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对于契丹的意义十分重大,契丹不容有失。所以这一次他们派出了宰相、南院大王、枢密副使,还有一个王爷带队,带着契丹铁骑进入了河东战场。而此时宋灭北汉的第一场大战终于拉来了帷幕。在这里要说一个地名,叫做石岭关,现在还有遗址,据说抗日战争时期也曾经是一个激烈的战场,只是近代被破坏掉了。在宋朝时期这个石岭关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关卡,进入太原的重要关卡,说一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不算过分,地势极为险要。此时宋军已经在石岭关南部的一个山涧边上布阵,等着北汉军或者辽军前来,契丹军觉得他们本身兵力强盛,而且战斗力很强,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依托石岭关,关上进入太原的大门,将宋军阻击在石岭关以南的区域。公元979年,三月初八,契丹数万骑兵来到了这个大山涧的边上,宰相建议等着后面的契丹大军来了之后再一起进攻,但是随行的契丹王爷还有枢密副使都主张立刻开战,他们认为他们契丹的铁骑一定能够碾压这些宋军。辽国(契丹)宰相劝说半天,但是不能改变其他人的主意,只好同意进攻。但是就在契丹王爷的大军刚刚走到山涧中,还没有出去的时候,宋军突然发起进攻,当场击杀契丹王爷以及随行的其他四位大将,契丹损失惨重,主战的枢密副使在护卫的保护下,一个人逃了出来。辽国宰相听说出击的大军被击败,急忙带着剩下的军队,后队变前队仓皇后撤,不久遇到了辽国南院大王带领的另一只主力,南院大王万箭抛物齐射,阻拦住了宋军的追击势头。辽国宰相这才捡回了一条小命,但是这一战辽军损失一万余人,契丹军不敢再在河东境内和宋军交战,只得退回了契丹。这时候在河东还剩下刘继元一支力量了,他的依仗契丹军已经被打回了契丹,刘继元成了瓮中之鳖,他已经没有希望了。宋军在石岭关之战之后,迅速扩大战果,在两个月内,也就是到了四月底,基本上占据了除了太原之外的北汉全境,太原危险了。其实从三月份开始,宋军已经到了太原城下,石岭关之战之后,刘继元还想着辽国会救援他们,所以继续送消息给辽国,但是此时太原城下已经被围住了,刘继元的使者根本没有走出去,就被抓住了,然后在太原城下公开砍了脑袋。一开始的时候刘继元还不信邪,想着主动出击,他派遣禁军精锐偷偷出城准备偷营,但是却失败了,禁军统帅裴正战死,此后北汉军就老实了,一心固守,不在想着主动出击,而且还积极和辽国联系,希望能够再次得到援助。宋军在太原城外筑城,希望能够达到长期围困太原的目的,甚至还造了一座土山,咱在上面观察城内的情况,可谓是煞费苦心。四月底,北汉全境基本上到了宋军的手中,赵光义也亲自到了太原城下,他这时候的政策,就是武力进攻和劝降相结合,赵光义许诺给刘继元高官厚禄,只要是投降你刘继元还是能够继续过上奢侈享受的生活,但是要是负隅顽抗,那就是
18PO耽美